Wednesday, November 19, 2008

自然醫學角度看「酸性體質」

自然醫學角度看「酸性體質」



▇ 關於「體質酸鹼」兩種說法
由於日本西崎弘太郎博士的推薦 , 台灣人最近 20 年普遍聽過酸鹼體質這概念 , 但對於他的真正道理以及如何檢測 , 還是一知半解。其實酸鹼性的重要 , 歐美學者 100 年來已經陸續提到 , 只是不受主流醫學的重視罷了 !
主流西醫認為人體的血液酸鹼值應該保持在 PH 7. 35 ~PH 7. 45 之間。平時非常穩定 , 如果太酸很容易經由呼吸 , 把酸性藉由二氧化碳呼出去 , 在 20 分鐘內把酸鹼度調好 , 也可以經由腎臟裡的 5 種生理運作 , 最慢在數小時內 , 把血液中的過多的酸鹼調到正常範圍。如果動脈血中 , PH 小於 7. 35 就是酸中毒 , PH 大於 7. 45 就是鹼中毒。
自然醫學所說的 ,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「酸性體質」, 是組織液的酸鹼度 , 不是一般西醫所說的動脈血酸鹼度 , 而在細胞與細胞之間 , 那些血管外的空間的酸鹼度。在這裡 , 組織液與外界的溝通需透過擴散作用 , 所以調控的速度很慢 , 如果人不斷吃下酸性物質 , 囤積在組織裡 , 快過於身體排放酸性物質的速度 , 身體就會偏酸性。其次 , 自然醫學所謂的酸性體質 , 指的是組織液小於 PH 7. 4 , 對 PH 7. 4 而言較偏酸性 , 而不是真正 PH 小於 7 的酸性。
所以 , 當我們稱一個人為酸性體質時 , 自然醫學的意思是他體內的 ( 游離 ) 酸性物質比較多 , 導致他體內組織液 PH 小於 7. 4 。
酸性物質有哪些呢 ? 磷、硫、氯這些帶負電的陰離子都是 , 肉類、精製澱粉 ( 白米飯、白麵粉、白砂糖 .... 等 ) 含這類物質最多 , 所以稱之為酸性食物。
鹼性物質有哪些呢 ? 鈉、鉀、鈣、鎂、鐵 .... 這些帶正電的陽離子都是 , 大部分蔬菜水果含豐富的礦物質 , 所以屬於鹼性食物。
食物酸鹼 , 是指它進入身體以後 , 會使組織液酸或偏鹼而言。吃太多肉或白米飯 ..... , 會使體質變酸 , 多吃蔬果可以使體質偏鹼 , 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很多嚐起來是酸味的食物 ( 例如檸檬 ) 在這裡的定義反而是鹼性食物。
酸性體質容易使身體疲累、腰酸背痛、口臭、體味、尿酸沉澱、關節炎、鼻子過敏、皮膚過敏、氣喘、頭痛、骨質疏鬆、抽筋、免疫力低下、癌症 .... 。大部分到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醫師診所找陳醫師看病的人 , 經過測試 , 體質都偏酸 , 難怪有人說「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」。很多病人經陳醫師調整之後 , 體質回到偏鹼性 , 身體毛病大大緩解 , 這也是間接說明酸性體質真的很不利於健康。臨床檢測 , 陳醫師用唾液與尿液來間接探測身體的酸鹼性。不用動脈血檢查的原因 , 一是抽動脈血太痛了 , 病人會受不了 ; 二是動脈血酸鹼度比較穩定 , 不能反映出身體庫存的酸性物質與鹼性物質的含量。通常要病人當場吐一點點唾液在小杯子裡 , 以及到廁所裡收集一些尿液在紙杯裡 , 隨即用酸鹼值檢測儀驗出唾液與尿液的酸鹼值 , 有些人可以當場判斷他的酸鹼值 , 有些人必須請他吃 3 天的大魚大肉或其他酸性食物 , 因為身體在鹼性物質極度匱乏時 , 也就是身體非常酸之後 , 身體會製造「氨」( Ammonia , 阿摩尼亞 , PH 9.25 ) 這種強鹼來充當鹼性物質 , 使初步檢測看起來已為身體偏鹼性 , 事實上 , 身體已經瀕崩潰的極酸狀態 ....。
附註 : 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醫師是第一位畢業於有「自然醫學界的哈佛大學」之稱的巴斯帝爾大學的台灣人 , 也是第一位考取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台灣人。
文章來源 : 吃錯了,當然會生病 !
補充來源 : 做個鹼性健康人
第 2 型糖尿病 ( 成年發作型 ) 是由體液酸化 , 胰島素 β 細胞上的膜受酸性環境的影響 , 細胞老化或凋亡 , 功能減弱 ; 胰島素 β 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原需胰蛋白脢 ( 酵素 ) 的催化啟動為活性胰島素 , 才能顯示胰島素的作用 ; 體質酸化 , 人體組織會對胰島素產生抵抗 , 使胰島素失去作用 ; 而胰蛋白脢 ( 酵素 ) 最佳的 PH 值為 7 . 7。 酸性體質越酸 , 酶 ( 酵素 ) 的活力催化功能障阻就越大。胰島素本身就是一種蛋白質 , 偏離了正常的弱鹼性 ( PH 7 .35 ~ 7 . 45 ) 就會有理化性質的改變 , 使胰島素的活力降低。

日本權威醫學文獻報導 : 人體 PH 值每下降 0.1 單位 , 胰島素的活性將下降 30 % , 容易誘發糖尿病。---- 胰島素的活性降低 , 將加劇脂肪和糖謝紊亂 , 產生更多的酸性物質 , 導致體液酸化 , 反過來使胰島素的分泌量進一步減少 , 胰島素活性度進一步降低 , 由此惡性循環 ....。


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
酸性 中性 鹼

No comments: